这角尾-倒马城 首页 角美故事 查看内容

讲好台商区故事(85)江东桥

2022-9-23 20:18| 发布者: 小丁| 查看: 407| 评论: 0

摘要: 江东桥所处水域原是一处通津渡口,因“在郡之寅方”,寅属虎,故称虎渡。这里地形险要,交通不便,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郡守越逖伯在这里以联艘建造浮桥,开此处造桥历史的先声。嘉定七年(1214年),郡守 ...

江东桥所处水域原是一处通津渡口,因“在郡之寅方”,寅属虎,故称虎渡。这里地形险要,交通不便,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郡守越逖伯在这里以联艘建造浮桥,开此处造桥历史的先声。嘉定七年(1214年),郡守庄夏始于此垒石为墩建木桥,据说在垒石墩时,因水深流急,抛石都被冲散,屡抛均未奏效。一天,忽见老虎负子过江,游过一段急流,即栖息片刻,再游再息,终达彼岸。建桥工匠,见景忽悟,则沿老虎游息路线,进行勘探,发现虎游一线,水下有石如阜。于是循虎游踪,选址筑墩,铺梁成桥,并以木、瓦盖顶,以护桥面。当时命名“通济桥”,又称“虎渡桥”。


宋嘉熙元年(1237年)木桥被火烧毁。漳州郡守李韶倡议改建石桥,并捐私钱50万。里人吏部尚书颜颐仲和故守庄夏之子梦说等也捐资相助;再拨政府库钱万缗;又有和尚廷睿师徒四处募款以济始建此石桥。由郡人陈正义董其事。历时三年又一个月,花钱30万缗。造成的石桥“其长三千尺,址高百尺,酾水(桥孔)一十五道,梁跨于址者五十有八,长八十尺,广博皆六尺有奇。东西结亭以憩往来者”。


元、明、清各代石桥屡毁屡修,史书记载共有十余次。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大巡李翔谋建石梁桥,由郡守孙裕组织施工,不久,因调职未建成;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代巡侍卿王石沙再拨帑兴修,并由郡守顾四科募民施工,经群众努力,隔年冬,新建的石梁桥即告落成。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知府唐九德修复。清顺治五年(1648年)“土贼”王良断其一间,十二年(1655年)“海寇”复断四间,乱平,随以木梁修治。康熙十七年(1678年)“海寇”刘国轩焚毁殆尽。十八年总督姚启圣修以木梁,寻又坏。二十四年(1685年)水师提督施士良重筑以石,四十八年(1709年)郡人陆路、提督蓝理重修,将成而中板复折。五十二年(1713年)郡守魏荔彤成之。雍正九年(1731年)里人郭元龙重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桥石中断,巡道杨景素、知县陶敦和倡捐重修。清人顾祖禹在《读史与纪要》中说:九龙江自华峰而来,注九龙山下,为漫潭,两山如璧,南流经香州渡,又往蓬莱峡,亘虎渡桥,为南北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称“三省通衢”、“八闽重镇”。



江东桥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海上见闻录》载: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郑成功与清军总督陈锦交锋,战于江东桥北,陈锦大败,全军俱灭。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郑经以刘国轩为中提督,进取江东桥,清守将王禄、吕韬奔溃,遂烧断桥梁。同年十月和十八年三月,又两次在这里进行争夺战。1919年粤军陈炯明驻漳州,北洋军阀臧致平驻厦门,在江东桥附近相持一年有余。1924年孙中山的南方政府任张贞为闽南建国军总指挥,进攻漳州,与北洋军阀师长张毅,在江东桥两端激战十多天。1928年因开拓漳嵩公路,江东石桥上加建钢筋水泥公路桥。1972年重新建成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化公路桥,桥长295米,高15米,计25孔。目前仅存5个古石桥墩,上架六道巨型石梁,其中最大的一根长24米,厚2米,宽1.8米,重达200多吨。


由于历次战争屡毁屡修,至今乃留有原来5个旧桥墩,6片巨大石梁,根据现代强度理论验算,这根巨大石梁在自重作用下,已达到其自身抗拉极限强度的十分之九。因此,江东桥的石梁已接近它的最大允许跨度。在材料力学诞生前500多年,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这说明我国古代的桥梁建设者们在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已走在世界前列了。他们懂得花岗岩材质的坚实和大石梁的巨大压重对于建桥的意义,成功地解决了抵抗海潮冲击,压实桥墩基础,增强整体性等一系列难题,在把握石材的性能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江东桥的桥基采用与洛阳桥一样的筏形基础来建造,采用洛阳桥的“激浪涨舟,悬机弦幸”的方法。


1962年,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中国的石拱桥》一文中说“中国石拱桥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如何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知道”。江东桥这座建筑艺术极有成就的石桥,不但在我国桥梁史上久负盛名,而且在世界桥梁史上也有显著地位。建国以来,它吸引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桥梁建筑专家前来考察研究,如美国的李约瑟博士亲临考察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文中幽默地说,江东桥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性问题,并评价“在中国的其它地方和国外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架这样石梁:“上重下竖,相安以固,涨不能设,湍不能怒,火不能蒸,飓不能倾”,实为建桥史上的奇迹。在《建筑文集》中国古桥篇中,罗哲文教授称“中国桥梁构件之雄伟巨大的世界所罕见的,在福建漳州有一座江东桥(又称虎济桥),其石梁之巨大,实属罕见。其中最大的一根石梁长达24米,高2米多,宽1.8米,重达200多吨,象这样的巨大石构件在任何古代建筑物上都是没有的。被称做巨石的埃及金字塔石构件,一块才有2.5吨重,较之江东桥石梁相差将近100倍”。


由引可见,江东桥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桥梁建筑,具有很高的价值。1992年被福建省政府列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黄朴《虎渡桥记》


漳之北溪,源发临汀,循两山而东,众流赴之,汇于虎渡,南入于海。渡当溪海之交,飘风时至,篙师难之。旧有飞桥联艘以济,摇荡掀簸,过者凛容。腐黑挠摧,疲于数易。嘉定甲戌(七年、1214年),郡侯宗正少卿庄公夏更治之,垒石为址,舆梁其上而亭焉。后二十四年(应为二十三年),嘉熙改元(一年、1237年),桥圮于火毁,今礼部侍郎侍讲李公韶以集英修撰来守是邦,闻之蹙然曰:“是南北往来一都会,其议所以经理之。”有建议者曰:“梁用木而屋之非计也。今易以石,毋屋焉则善矣。”时郡无盖藏,议几寝,公乃辍私帑又蠲南山招提非时科敛,俾出万缗以相斯役,闻者胥劝。郡人陈君正义、佛者廷濬与其徒净音、德垕、师照、法耸奉命惟谨,南走交广,北适兴泉,露宿风餐,求诸施者,会乡大夫颜公颐仲持节八桂、庄公嗣子梦说贰郡五羊,捐赀佐之,更造如前。计其长三千尺,址高百尺,酾水一十五道,梁之跨于址者五十有八,长八十尺,广博皆六尺有奇。东西结亭以憩往来者,靡钱楮三十万缗,经始于戊戌(嘉熙二年、1238年)二月,其告成则辛丑(淳祐元年、1241年)三月也。是岁予被命守漳,获踵后尘,别公里第,公念桥事不置,俾余记之,曰:“余将指南越,桥方庀工,轻舸绝江,进寸退尺,眩目怵心,大类扶胥、黄木间,今兹入境,乐其有成,屏车从桥,凭高眺远,樵歌牧吹,相属于道。风景之夷广,波涛之激壮,鸟兽之鸣号,鼋鱼之出没,献奇呈怪,如在几席之侧,诚一方伟观也。”嗟夫!临不测之渊,兴未必可成之役,工夥费广,财殚廪绝,世之能臣才吏,猝未易集;就使能之,其骇民听岂少哉!公恳恻至诚,未尝疾言遽色,一乡善士,咸乐奔走,竟成公志。余乃知自用之智浅,资人之功深也。方斯役未就,支海之桥,填渊跨壑,雄伟弘壮,孰若清源万安之石?昔梅溪王公赋万安也,尝有山川人物两奇之叹,以此较彼,殆似过之。余乃知立事惟人,今人未必不古若也。公自漳归,杜门扫轨,若将终身,诏强起,公方将当大任,决大议,推是心以往,岂特一桥之利济哉?若夫护桥有田,主田有僧,勿为势攘,勿为计取,有庄公记文在。

黄朴,字文卿,黄彦臣曾孙,龙溪人。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以朝奉郎知漳州,有善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图文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