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角尾-倒马城 首页 角美故事 查看内容

史海篇· 史海寻踪·与角美相关的台湾地名及古迹

2022-2-24 13:54| 发布者: 小丁| 查看: 949| 评论: 0

摘要: 史 海 篇史海寻踪与角美相关的台湾地名及古迹1、柳营区台湾柳营区移用今江东桥一带柳营江的旧地名。位于台南市中部偏北,柳营区旧名查亩营,地处嘉南平原与山地交界地带。柳营庄包括今士林里、光福里、中埕里、东升 ...

史 海 篇

史海寻踪

与角美相关的台湾地名及古迹

1、柳营区

台湾柳营区移用今江东桥一带柳营江的旧地名。位于台南市中部偏北,柳营区旧名查亩营,地处嘉南平原与山地交界地带。柳营庄包括今士林里、光福里、中埕里、东升里等四个里。柳营江,为漳州市九龙江下游西溪与北溪的交汇处一带,即今江东桥一带。

清初,台湾柳营乡属开化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设立果毅后保、铁线桥保。清中叶后,果毅后、查亩营渐成市街。光绪间,形成果毅后街,当时铁线桥保辖查亩营庄、五军营庄、路东庄、太康庄、八老爷庄、火烧店庄;果毅后保辖小脚腿庄、大脚腿庄、新厝庄、果毅后庄、山脚仔庄。台湾光复后,改设柳营乡。

2、学甲慈济宫

学甲慈济宫移用今角美镇白礁村白礁慈济宫名,位于台南市学甲区济生路170号,主祀保生大帝,是台湾慈济宫开基祖庙。1985年,学甲慈济宫列为台湾级古迹,原宫址为草庵,在学甲区百福里下社仔白礁宫。目前,在台湾被正式公告指定为古迹的保生大帝庙宇有9座,分别为:台北市大龙峒保安宫、彰化市庆安宫、南投县草屯镇月眉厝龙德庙、嘉义新港大兴宫、台南市兴济宫、安平妙寿宫、学甲区慈济宫、佳里区震兴宫以及佳里区金唐庙。


3、白礁亭

白礁亭移用今角美镇白礁村村名,位于台南市学甲区西四千米处西进里头前寮将军溪畔。1981年,学甲区于头前寮将军溪畔兴建宫殿式大型白礁亭,至2003年陆续完成重建,作为台南等地举行上白礁祭典场所。1978年10月,由原台南县政府在此建成一座郑王军民登陆暨上白礁谒祖纪念碑。铭文曰:“三百余年来学甲地方及台湾各地信徒为遥拜大陆福建省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祖庙,及追念大陆祖先,代代相传于每年三月十一日举行弘扬民族精神之上白礁谒祖祭典,而召闻遐迩。愿我们共同勤勉,使中华民族更发扬光大,千年万世永垂天地之间。


4、锦湖里

台湾锦湖里位于台南市北门区东北端的八掌溪南岸,介于八掌溪与急水溪之间。北隔八掌溪与嘉义县布袋镇相望,东邻学甲区,是北门区最偏远的村落。锦湖里移用今角美镇桥头村、西边村一带锦湖社旧地名。锦湖里原属渡仔头庄,为郭姓开垦之庄。台湾光复后设村。当时,曾任日据时期保正的庄人郭投,以郭姓祖籍来自锦湖社,乃以锦湖命为村名。台湾锦湖里现形成锦湖小区,居民之间尚保存农村传统帮伴的精神,今大部分只剩老人小孩住在村内。


5、陈永华墓园

位于台南市柳营区果毅里南方的大潭公墓内。陈永华墓园旁边有一凉亭,墓前有两座小土地公庙。还有1976年6月台南县政府立的记载《陈永华将军古墓沿革》的告示牌:

墓碑原碑花岗石,高94厘米,宽78厘米,厚12厘米。碑文为:“皇明赠资善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总制咨议参军监军御史谥文正陈公暨配夫人淑贞洪氏墓。”明资善大夫是文官正二品官衔,谥文正陈公即陈永华。墓手内左有谢东闵题 “辅助功臣”,右内有黄季陆题“功垂青史”,墓手外有林衡道题“青史留名”。

陈永华,祖籍地角美镇石美村,他于南明永历三十四年(1680年)七月病逝,后人将他与妻洪氏合葬于兴州赤山保(即今果毅后)。清统一台湾后,清廷为了使人们淡忘明郑,下令凡是和明郑相关的墓冢均需迁葬故里。陈永华子孙隶汉军旗籍,举族内迁。陈永华与洪氏之墓移至今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下店村西北小山上安葬。台南的陈永华与洪氏之墓冢遂荒废,而墓碑遗诸废冢。集美区的陈永华墓面积20平方米,墓坐北朝南,用三合土筑成,碑面光滑,一字不刻,墓前左右各有石旗杆座一个。今墓已废。20世纪50年代时,出土的文物有一方墓志铭、两部棺材、三枚印章、首饰等。出土印章中两枚为狮头瓷质篆书印章,分别篆书“複甫”、“永华”;另一枚是水晶印章,篆书“厩珍”,即台南陈永华府第“憩园”。

1929年,人们于台南新营郡柳营庄果毅后原野荒草榛间,发现遗落至今三百年的墓碑,乃移置原墓地,重建保存之。1952年指定为台湾省史迹,即台湾二级古迹。1954年,陈氏族人在发现墓碑的原处,陇土成坟,盖了一座衣冠冢并勒碑。1972年,台南县拨款由陈氏宗亲会重修。1976年5月,由台南县管理。


6、北门区永华里

北门区永华里位于台南市北门区,为纪念明郑的咨议参军陈永华引进淋卤晒盐法,开辟濑口盐埕而命名永华里。据江日升的《台湾外记》记载,郑氏咨议参军陈永华,来台发觉平埔族制盐技术差,煎海水熬盐,成本高,味道苦涩难咽。于是从家乡龙溪县石美保北门社引进淋卤晒盐法,教民以晒代煮,改革制盐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变迁,盐场荒废,台湾光复时住户有60多户,将原有生产食盐的三保合并为一村,命名为永华村。现永华里有井仔脚即大庄、蚵寮仔、馆东仔、溪仔寮、西山、西山寮仔等聚落。


7、永安区永华里

永安区永华里位于高雄市永安区南部,与纪念陈永华的台南市北门区永华里同名,寓永远繁华之意。北以永安路与永安里为邻,西连新港里,南隔阿公店溪与弥陀区旧港里相望,东以公沟与维新里接界。是由新厝仔庄分出的村里,为典型的养殖渔村。永华里与永安里原同属新厝仔庄。新厝仔庄形成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当时由于茄楚区遭到台风袭击,黄妈成、黄妈福、薛角、蔡风轿等十余户率先迁居这里,并形成新的聚落。故称之为新厝仔。随后,崁下陈姓、三块厝的许姓、孙姓、苏姓陆续迁入。1950年,新厝仔庄从茄楚乡析出,属永安乡,并划分为永华村、永安村。


8、中西区永华里

中西区永华里在台南市中西区,纪念漳州府龙溪县人、明郑咨议参军陈永华而命名。永华里有陈永华倡建的全台首学的孔庙、陈永华首建广泽尊王的开基祖庙永华宫,永华路纵贯台南市中西区、安平区。

永华宫所在地原为龙山里,1948年改成启智里因位于孔子庙东侧,取其临近至圣,启智慧之意。1949年设立永庆里。1982年,原紫东里并入启智里。2002年,启智里与永庆里合并,经征求里民意见而命名为永华里。后入籍漳州的清朝进士许南英私塾、台湾历史上最后一位清进士汪春源的旧居也在此地。

9、永华宫

永华宫在台南市中西区永华里府前路一段196巷20号,全称为全台开基永华宫。据传,永华宫创建于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是陈永华首建广泽尊王的开基祖庙,于乾隆间为纪念漳州府龙溪县人明郑咨议参军陈永华而命名。

庙内主祀广泽尊王,后殿楼上文物馆永华堂神龛奉祀陈永华金身,陈永华神像雕塑于1989年。两边柱联为:扶郑智无双再世卧龙非过誉,开台功第一治中雏凤自留芳。

表现了民众对明郑陈永华参军的纪念缅怀之情。台湾光复后,永华宫于1946年重建,1958年扩建,始奠定今永华宫的规模。宫内有道光间牌匾、咸丰间石香炉、花瓶。清同治间永华宫广泽尊王奉旨加封保安王两块仪仗牌,广泽尊王于同治九年(1870年)被加封为保安王,有憨番扛庙角雕塑。


10、永华街

永华街位于彰化县彰化市。永华街为南北走向,南至华山路与华山路217巷、晓阳路208巷相连,北越中正路二段247巷、民权路,东向与菜市街相接。


11、永华路 

永华路有台南市中西区永华路、安平区永华路。台南市永华路为台南市市区连接五期重划区的东西向主要道路,因纪念明郑时期辅佐郑氏开台的陈永华而命名为永华路。永华路共有二段,东起西门路,西抵亿载金城。台南市道路编号240。永华路大部分路段位于台南市五期重划区,在重划之前为大片养殖渔塭。为发展该地区,台南市与市议会均搬迁至永华路上,荷兰首府、永恒天诗、长谷画时代等大型集合式住宅建案也集中开发于永华路上,行经行政区域(由东至西)中西区与南区安平区。永华路共分二段,一段东起于西门路一段,西于中华西路二段与永华路二段相接东于中华西路二段与永华路一段路相接,西止于仁平路。台南市安平区永华路分成永华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及六街。还有永华夜市、永华小学。


12、参军庄

参军庄位于高雄市湖内区南部湖内里东北侧,原为明郑咨议参军陈永华的屯田地。湖内区位于高雄市西北方。明郑时,据传郑经的咨议参军陈永华在这里屯垦故称之为参军庄。后来前来开垦的垦民日众,陆续开发了围仔内、湖内等地,湖内因在大湖湖岸建庄而得名。

参军庄、湖内庄属长治里,围仔内属文贤里,同属明郑时的万年县,后改州。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州下设里,里下设庄、社、镇,并以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保长理户籍之事。日据时,1920年因当时湖内庄规模远大于参军庄,以湖内为名,将围仔内、湖内合为湖内庄。1926年,湖内庄为纯闽南籍,漳州府籍6800人,占汉族总人数23200的29.32%。1945年,湖内庄改为乡。


13、板桥林家

板桥林家位于新北市板桥区西门街9号林本源园邸,包括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林家花园三大部分。

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是祖籍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九、三十都白石保的林本源家族居住处,如今五落新大厝已拆除改建为民居,三落大厝改为林氏宗祠,属于林氏祭祀同业公会。三落旧大厝有“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门”之称,意指第三落正堂的面宽有九开间,第一落门厅五开间,前后共三落,共有120个门窗。据传,旧大厝的门厅、正厅、柱梁与门窗所用木材,皆采用樟木,并雕刻和漆彩,坚固而美观。正厅门楣上悬有光绪皇帝所赐的“尚义可风”匾,是林维源母亲钟氏捐二万两银,救济山西与河南水灾而受赠的。门厅的门窗图案精工夺目,每扇皆不同。墙上的花砖,更是花样百出,有八角形、金钱形、圆形与龟甲形。其中以第二落后墙的“己”字花砖砌为最佳,第一落亦有咸丰年间所留的精彩砖刻。整座大厝在设计和结构上,可谓极尽坚固、精巧、美观与富丽。

14、下洲仔林本源公馆

林本源公馆,又名下洲仔公馆,为台北板桥林家林本源家族为收田租而建立的租馆。位于新北市贡寮区双玉里下双溪下洲仔德心宫东南,淡兰古道东畔,即今双玉村德心街通往远望坑中途。公馆为闽南式三合院石造建筑,主体五间,左护厝二排,右护厝一排。建于道光三年(1823年),作为粮仓,囤放从宜兰头城运到草岭的粮食,再用船搬运往基隆或淡水,再转运往台北。同时作为管理林家在三貂的田地收租的租馆之用。公馆设置有枪孔,配备壮丁,由林姓族亲掌管。还有田产由驻守者作为佃户耕种水田。公馆今已部分倒塌,成为贡寮区古迹。草岭古道是先民开辟从淡水厅到噶玛兰厅之间的淡兰古道中一段,为介于新北市贡寮区远望坑到宜兰县头城镇大里之间的山路,全长8.5千米,经过新北市及宜兰县两县分界。


15、林本源租馆

位于宜兰县头城镇。清道光间以来,林本源家族积极在宜兰投资交通、水利建设、土地开垦,在兰阳平原有不少土地放租,有多处林本源公馆、租馆。如林本源租馆位于宜兰县头城镇城东里头城老街与开兰旧路,即和平街十三行附近。城东里居民有298户,以林、吴、陈、李、王诸姓为多,是头城镇人口最密集地区,也是政治及商业的中心。有大成埕(林本源租馆)、北门福德祠、卢缵祥故居、头围港遗址、十三行遗址、庆元宫等古迹。林本源租馆原为头城镇最大建筑物之一,属闽南式建筑物。今只剩中间一进,还有人居住。左右护厝已毁,仅存红砖围墙,被包夹在现代钢筋水泥建筑之中。现已不属于林家资产。林本源租馆属于办事处性质,管理宜兰各处的土地资产及经营,不但具有经济影响力,对政治、文化的涉入也颇深。光绪十二年(1886年)因租馆管事黄联球之子引起了头城西皮派、福禄派的行业分类械斗。后由租馆管事陈丹书、何国等出面劝和,《宜兰厅调查》称“自此两党之宿怨消解,旧恨消除。无赖之徒,化为百工”。


16、板桥林家古城遗址

又名林本源发祥之地纪念碑,位于桃园县桃园市大溪运动公园。旧古城堡的三楼,竖立一座石碑,碑上刻着:“林本源发祥之地,林熊祥题”,石碑的背面刻写:“民国十七年五月建之”。由林家后裔林熊祥于1928年建立,以纪念板桥林家,见证着林家古城遗址的历史。道光四年(1824年),林平侯在大溪上街与下街间建造一座方型石城,又称通议第,也称林本源城、大料崁城。修建时间有咸丰元年、嘉庆八年等多种说法。这是一座住家兼具防御功能的大溪古城堡,长约216米,宽约144米,城墙高约4米。夜晚巡更,设有许多地下通道,城东有设城楼门。入内另有一门,左右两侧房屋为收租谷的场所、仓库,后侧为管家住处。古城旧址位于今大溪国小旁的大溪运动公园内。古城毁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当时民众自组的义军从三峡至大溪沿线与日军激战。日军攻打大溪时,炮火将林家城堡夷为平地。1919年,林家捐出该地,一部分为大溪公学用地部分作为大溪运动公园。并建造了一座中国式城门,楼高三层。


17、板桥林家花园

板桥林家花园又称林本源园邸,又名板桥别墅,位于新北市板桥区西门街9号,是祖籍漳州府龙溪县的林本源家族于清朝末年所兴建的私人花园。包括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林家花园三大部分,面积约1.73万坪,约合57万余平方米。是一座具有闽南风格的中国传统南方私家宅第园林,为台湾四大花园之一,也是台湾目前仅存最完整的园林建筑代表。1985年8月,公告为台湾园林类二级古迹。

林本源园邸建筑经费号称花了五十万两银子,总占地1.65公顷,约1.6万平方米,建成之时有“园林之胜,冠于北台”的美誉。

来源:漳州台商投资区政府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图文推荐
热门排行